更多
用户头像
题主你好!发生了这种事,你一定感到很不光彩,觉得很羞耻,害怕同学们笑话,所以在问:“还能回学校上课吗?答案是:孩子,当然可以。我孩子刚上学前班的时候也有类似的遇外发生,他第二天继续上学,并没有发生你所想的事。发生这样的事,完全是个遇外,你没有错。首先作为老师的,应该告诉孩子们,上课内急时可以起身上厕所。有些年轻老师可能没有经验就没提醒孩子们。可你看到了同学们“捂鼻子”,这是很正常的本能行为,你自己闻到嗅的东西时,是不是也会不自觉的用手捂鼻子。这样想,你是不是就会谅解同学们的行为了。对于举手报告老师的同学,你现在很恨她,觉得是她让你出丑了。但是你想想,即使她不说,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有可能发现。她说的是“事实”,即真实发生的事,并没有乱说。她的本意是向老师求助,帮你解决你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样想,是不是不那么恨同学了呢?消除了对同学们的责备,我们就应该想想:该从这件事中吸起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让相同的事不再发生呢?这是我们重点应该关注的。我可以想到的有如下几点:1、要有勇气向身边的同学和老师表达内心的需求有内急,或者其他身体不舒服的情况时,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主动向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寻求前,我们内心可能有许多担心,有许多不好的想法,但你不去做,怎么知道结果呢?所以让内心的担心和想法暂时休息,勇敢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结果会比你预想的好。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你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呢。2、下课时如果想上厕所,就及时去上。不要因为和同学玩耍而忘记了上厕所,这在低年纪小朋友中常会发生,因为他们还不太适应有规律的学校生活。3、孩子们兴趣广泛,不会长时间注意一件事。你担心的事,他们第二天就会忘记了。同样,你也会很快忘记这件事,可以开开心心去上学。4、你走路摔过跤吧,我们可以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就不走路了吗?所以,放下担心继续去上学吧。希望能帮到你。祝好好学习,天天进步!
...[查看全部]
表达情绪 内疚羞耻 情绪调节
用户头像
题主,您好!有幸看到你的提问,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帮助。理解你目前的困扰和迷茫,那种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会失败的感觉,过去就像是被一团无法挣脱的阴霾笼着。现在回首人生的轨迹,又为自己过去的模式懊恼。你很想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你的这个反思恰恰是你内心寻求改变的积极力量。这种想法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也许,在早期的生活中,我们没有得到足够的肯定和鼓励,受到了过多的批评和否定,从而使我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形成了一种内在的自我价值感偏低的情况,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同时,缺乏自信也会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感到无力,认为自己无法应对,从而选择逃避或放弃。也许,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一些重大的挫折或失败,这些经历在潜意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即便面对新的情境,这种潜在的痛苦和由此形成的信念也会被激活。所以,每当面临新的挑战时,过去失败的阴影就会浮现,让我们再次体验到失败的痛苦。这就像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试图避免再次经历痛苦和失望。这种自我防御机制的作用下,当我们预期可能会面临失败时,为了避免承受那种痛苦和失落,我们的内心会不自觉地先产生“一定失败”的想法,以此来减轻潜在失败带来的冲击。这种防御机制虽然在短期内能让我们感觉好受一些,但从长远来看却阻碍了我们去真正努力和尝试。或许,还可能存在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我们所处的环境可能缺乏支持和鼓励,让我们感到孤立无援;或者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可能过于遥远,让我们感到遥不可及。这些因素都会加剧挫败感和无力感,让我们更加坚信自己一定会失败。此外,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也可能对我们的想法产生影响。如果我们所处的环境或文化中,对于失败和成功的定义过于狭隘,或者对于失败的态度过于负面,那么我们也可能更容易产生这种“注定失败”的想法。无论是哪种情况和什么原因,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解决:第一、重新审视自我价值感: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不仅仅取决于成就或成功,而是基于我们的存在和独特性。尝试从多个角度和维度来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肯定自己的价值。第二、改变认知模式:尝试用更积极、更开放的方式来看待问题。关注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和机会,而不是过度关注潜在的困难和失败。每次当这种念头出现时,停下来想一想真的是这样吗?多去关注自己曾经取得的小成就,哪怕再微小,也是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目标,逐步建立起自信,把它看作是成长的机会。第三、寻求专业的支持和帮助:如果你感到无法独自面对这种困境,那么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支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支持。祝好!世界和我爱着你!
...[查看全部]
抑郁情绪 恐慌无助 内疚羞耻
用户头像
题主你好👋!我是江61。首先,感谢你和平台的信任,让我参与你的问题回应。你的问题“觉得有点像游戏里要操控的人物,我活着的意义在哪?”我先抱抱你,体谅你的不容易,接下来讨论这个问题。一、介绍1️⃣、自我评价 你说:“有点EMO了,我觉得人就像游戏里要操控的人物,我觉得自己玩的这个角色一点也不好,很差,我觉得自己哪都不好……不高!很像个初中生!一点也不优秀!” 题主的自我评价很低 可以集中用几个字形容自己“EMO、很差、不好、不高、不优秀......。”2️⃣、感受🇺🇳 差劲 你说:“在班里才20几个人我上个讲台讲话我都能颤抖,啊啊肯定有人听到了很丢人,很差劲……学什么东西都学的慢,学的过程中还不是最好的那个……别人都说我看着傻傻呆呆的……我还没心机……我从没当班干部,帮老师干点什么事就是出错……老师让我干点什么我总是很紧张怕干错!别人会说你行不行呀!哎呀……” 你提到学习,自我感觉是很差,学习慢,不是最好的、傻乎乎、没心机、经常出错、把出错。看了你的感受,感觉你是谨小慎微的人。🇺🇳 紧张 你说:“如果有喜欢的男生了我就会时刻很紧张!很不自然,放不开我感觉自己还端!啊啊啊啊我在干嘛呀……服了很假!受不了了,但是自己控制不住,不知道怎么跟男生相处,很不自然!放不开了就……感觉做不了自己……朋友也不多,我觉得是不是自己有点社交障碍,别人的生日那么多人送生日礼物,评论,再看看我……我是不是应该对每个人主动点说话,对他们很好……才会朋友多……” 在社交方面,面对男生紧张、放不开、不自然;朋友不多,不会主动说话,不会主动送礼物等。🇺🇳 特长 你说:“也没有什么特长,数学怎么学就是学不好!脑子转的慢!转不过!笨的呀!回宿舍有扫脸进去!然后那天左边有个小门就能进去,不用扫脸!我硬是扫脸了也没看见!好傻逼啊……我服了!在看看别的女生上台表演的,军训当众讲话自信大方的……我是真的差,我做不到,我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 你说自己没特长,做事不灵活,不像别人可以在公众场合下自信、大大方方地展示自己,太在意他人看法。🇺🇳 被教训 你说:“我妈妈从小就会在我身边说你这么做别人怎么看?啊?你为什么不和人家说谢谢?一直说我!你出去懂点礼貌!因为我暑假打了一个月暑假工了,快开学了我就不想干了我就拒绝了,我妈妈出来就开始骂我为什么不去?昂人家好心给你介绍个活?你说不去了?人家怎么想?骂了我一路!还说脏话!我记得我跟那个介绍暑假工的人当时说话很客气!我从来不会很高傲的,很高姿态和人说话!别人喜欢我我都会很有压力……我一点也不好……怕别人跟我相处久了觉得原来我并没有那么好呀!随意对待我!我生活中有些事真的太笨了……坐公交呀?或者别的脑子不机灵……而且我总是需要身边的人开导我……” 从小经常遭到妈妈的批评、指责,拿你和他人比较,并控制你的行为。让你没有自主权,也得不到实际锻炼。🇺🇳 自卑 你说:“我特自卑,敏感多疑!控控制不住一个事一直想!爱转牛角尖但是我不清楚什么样算转牛角尖了……我真的真的觉得我这个游戏我玩不好!让那种很优秀很自信的人来控制我这个身体吧!我不行!我发际线还很高!每次上体育课我都很害怕,刘海会吹起来的他们会看到的!快看这个人的脑门我天!好没用活着也没用……啊啊我发的太多了……” 你说自己特别自卑、敏感,爱钻牛角尖,你把自己的发际线高的优点当作缺点,怕展示出来。 看到这里,我已经完全明白了你如此自卑的真正原因。二、自卑的原因1️⃣、原生家庭生活的影响🇺🇳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之前,与父母或者重要抚养人一起生活的家庭。它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原生家庭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生活习惯,会传递给下一代,影响对一个人的成长, 塑造了下一代人的性格、习惯、价值观、情感模式等,也会影响了下一代的学习、工作、婚恋、社交等方面。🇺🇳 影响 🐯 不自信 透过题主的介绍让我看到了你是怎么被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一步步毁掉的。批评、指责都是对你负面的评价,让你只看了自己的问题,一步步自卑,没有了自信。 🐯 自卑 母亲拿你和别人进行比较,让你在意他人的优势,自己的劣势,看不到自己的成绩,感到自己什么都不行,不如他人,而自卑、自责。 🇺🇳 无法思考 母亲经常让你听从她的意见,批评、指责你的各种行为,导致你不敢大胆尝试,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所以,做事会担心做错、胆小怕事、无法思考、没有主意、不敢为自己做主、有社交恐惧等问题出现。2️⃣、性格原因 你提到自己自卑、敏感、爱钻牛角尖等都是你的性格使然,猜你是忧郁型人格的人。 🇺🇳 忧郁型人格的人 忧郁型人格的人对事物敏感度超过其他人,感受细腻深刻,天生的完美主义者,总想给他人留下好印象,遇事较真儿,爱钻牛角。🇺🇳 特点 特点:深思熟虑、高度敏感、理想主义、追求真善美; 优点:细腻敏锐、忠诚可靠、富有天分、深刻透彻; 缺点:钻牛角尖、犹疑不决、自我中心、悲观被动。 题主因本身性格的原因,所以,对自己和他人都希望完美表现,所以,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也容易自卑。喜欢钻牛角尖,就是题主会揪住一件事不放,非要分出是非曲直。3️⃣、固定思维🇺🇳 固定型思维 固定思维也称为固定型思维模式,是一种信念体系,认为个人具有固定不变的智力、技能或才华。这种思维模式的人相信,自己的才能是天生的,不会因为努力而改变。🇺🇳 问题 固定型思维者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会忽视通过努力来提升自己的机会,对新观念持有不信任和拒绝的态度。就像题主一样,只看到自己的问题,忽略自己的优势,认定自己什么都不行,不相信自己可以通过有效的努力改变自己。这就是固定型思维导致题主自卑的又一个原因。三、生活的意义1️⃣、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就是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能到哪里去,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优点和缺点,以及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建立自信 我们了解自己,尤其是自己的优势方面,我们就能知道自己并不差,有比人更好的一面。我们在优势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做自己想做、能做和擅长的事情,并获得成功,我们就会有信心做其他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让自己看到自己的能力,有成就感、价值感,建立了自信。2️⃣、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 与固定型思维相对的是成长型思维,它认为个人属性,如智力、技能可以通过人后天的努力和经验不断发展和改变。🇺🇳 改变思维观念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与别人不一样的一面,题主也一样,有待开发和发扬光大。题主只要愿意信任自己,改变思维形式,坚信自己有优于他人的不一样一面,努力在自己优势方面提升自身的能力,我们就会做出优异成绩。3️⃣、与自己比较🇺🇳 目光向内 我们把在意的目光从向外转向内,在意自己的成长和每一点小进步,进行自我激励,让自己享受成长的快乐,坚信自己是有能力做好一切事情。🇺🇳 与自己比较 我们不拿自己的劣势与他人的优势相比,只与自己过去相比,让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对他人的价值,给自己信心。我们看到自己的能力,有了自信,就敢于挑战过去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的人生是意义和价值就会体现。 题主,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很大,我们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了解自己、建立自信、用成长型思维思考我们的未来、发展,与自己比较,确定自己的价值。我们的现状就会在自信中逐渐改变,人生的意义才能体现。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临的课题,无法回避。敢于面对,就能改变自己,获得我们想要的人生。 最后,祝题主愉快!
...[查看全部]
自我接纳 学生成长 人生意义
用户头像
你好,我是心探教练放飞,生命是一次美丽的旅程,不为欣赏、只为绽放。心疼的抱抱你,遭受男朋友背叛和抛弃,父母的厌弃,英语老师的敌对,班主任的批评,同学孤立,导致你全面社死,没朋友,无法安心于学习,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不安之中。孤立无援的你,独自走过了那个“至暗”的人生阶段。本以为一切都尘归尘土归土,可时隔十多年,如今32岁的你,这段经历对你来说依然如鲠在喉。🌹1.特殊的年龄阶段特殊的人生经历青春期每个人都(曾)经历过,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会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原本很自信的你:容貌姣好、成绩不错,开始主动示好、表达少男少女懵懂的喜欢(把好感错误的理解为“爱情”)。不曾想,经历了短暂的怦然心动、沉浸在自己幻想的甜蜜爱情之中,突然间就引发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男友劈腿、和英语老师玩暧昧,老师批评、父母羞辱,英语老师视你为情敌、同学孤立,“众叛亲离”的你瞬间被剥夺走了原有的自信。在这个年龄阶段,对尊重和信任的情感需求更加强烈,特别需要来自他人的肯定、赞美与认同,来自于同辈、尤其异性对自己的欣赏和接纳。而你想要的所有渴望,统统没有得到满足。可想而知,当时的你心情低落到谷底,自卑到尘埃里。再次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也恳请你蹲下身,抱一抱曾经深受伤害的自己:对不起,亲爱的,我让你受苦了,你真的很不容易。🌹2.已经成长起来的你,如何释怀如你所说,早已不再喜欢他了。真正放不下的不是他、更不是怀念他的好(感),而是耿耿于怀曾经的自己为何不被他人所接纳,身边人为何会对你都背信弃义。一切均因你心里的那个“小黑人”所致:我不够好的自卑感。当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自然会产生挫败感,尤其一呼啦的“全员”/“全盘”否定,让你招架不了。可是亲爱的,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早恋不是错、也不是你的错,只是表达了你对异性优秀一面的欣赏和崇拜,也是你对情感需求的正常表现。所谓的男友,他玩暧昧、劈腿,只是暴露了他的人品;同学孤立,并非针对你这个人,只是他们专注于个人学习,不想被无端的事情所干扰,更不想牵连其中,为了自保、心安,不得以的与你“隔离”。当然,老师也有他们的职责和立场,站在教书育人这方面,的确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尤其是父母,在你最需要他们支持和帮助的时候,却“狠狠地”将你推了出去。他们的回应让你感受到了“孤独寂寞冷”。亲爱的你,那些只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事件,带给你特别的感受。如今你早已成年,受过各种教育,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栽过的坑,都是你人生宝贵的财富,你的人生价值何须他人来评判。青春期的男生女生很容易陷入自卑情结中,结合现有的认知,再回看那段人生路时,本应豁然开朗,为曾经年少无知的自己,顶多给一个微笑:谁没年少轻狂过,谁没走过一些弯路。关键是从中有所觉察、有所成长,唯有自我肯定、自我接纳,才能得到他人的肯定、认同与接纳。🤝《自我成长的力量》推荐与你,同时也建议你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借助催眠等技术回看那个特殊的阶段,改写认知,从而改变情绪体验,重新收获自信与幸福的能力。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帮助,世界和我爱着你。如想继续交流,可关注我的个人主页,“心探服务”。
...[查看全部]
恐慌无助 脆弱流泪 疗愈方法
用户头像
你好呀,给你i一个360度的拥抱。长长的问题描述,看的出来你心底的波涛汹涌,你一直认为你和妈妈的关系是非常亲近和健康的,但现在发现,其实妈妈一直在习惯性的否定和贬低你。你似乎找不到妈妈给你支持的证据。很多时候,我都认为,如果一个人能相对健康的生活,有快乐有忧愁有抱怨也有理解,就不要去做心理咨询。因为这种情况是一种平衡状态,也许不是最好的状态,但是一种平衡的状态。而心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失调了,简单的说就是同时有两种矛盾的想法,且两种想法无法调和。我们都有很多矛盾的想法,比如,想减肥,但管不住嘴。有的人会想,谁能拒绝了没事的诱惑呢,先吃饱了再减肥。这种情况就不会有太多烦恼。但有的人就会自我攻击,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没毅力,禁不住诱惑,自己是个很失败的人。这种想法烦恼都来了。平衡状态未必最好,但对当事人来说,是心理上更稳定的状态。一旦这个平衡状态被打破了,就像你本来是不为母女关系发愁的,但心理咨询让你看到了妈妈对你的否定和贬低,这就打破了这个平衡,你的情感行为都会受到影响。这个时候,就需要去重新建立平衡,也是改变的过程。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无知是福。前几年原生家庭的概念很火,有的人本来觉得自己的家庭挺幸福的,但看了相关的书籍,再对比自己的经历,得出的结论是父母皆祸害,自己现在不成功都是因为父母的原因,跟父母之间的矛盾扩大,抱怨父母,躺平认为父母没教育好自己所以父母对自己的人生负有责任等,本来还算和谐的家庭关系搞的很糟糕。以至于父母大声呼喊,还我的孩子来。意识觉醒是好事,但觉醒之后呢,以很多人的能力,可能根本接不住自己看到的所谓的真相,然后就崩溃了。以至于现在的家庭教育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父母对孩子不敢说,不敢管,生怕自己成了孩子口中的祸害父母。有点扯远了。就你的情况,既然原来的平衡已经打破了,对你来说,也是成长的机会。现在你不知道如何去改变。我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第一,去跟你的心理咨询师聊一聊。你是在学校做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觉察到妈妈对你的习惯性否定和贬低,以至于影响了你的情绪。那你就需要去跟你的心理咨询师聊这个话题,看看咨询师怎么说,怎么帮你去调整认知,疗愈创伤。第二,换个角度看妈妈的言行。你在问题描述中提到了,妈妈好像习惯性否定和贬低你,但不是故意的。妈妈的优点是和你聊得来,缺点是爱打击人。看的出来,即便是觉察到妈妈对你可能有不好的影响,但你依然爱妈妈。妈妈打击你,我想这大概是绝大多数60,70后父母的典型表现,因为他们就是那么长大的,他们从小就没有获得来自父母的鼓励和肯定,他们的父母也是这么打击他们的,其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更好。所谓的,严师出高徒,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后退,他们希望通过打压教育激发孩子的斗志。鼓励表扬?那是不行的,那会让孩子骄傲的,一骄傲就可能会自大会飘,会浮躁。所以肯定不能鼓励孩子。你也提到了妈妈不是故意的。我猜,妈妈可能不止打击你,也会打击你弟弟,甚至会打击亲戚中的晚辈等。她真不是故意,在她的内心,这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当你提出她老否定你,她会觉得很委屈,觉得自己好心当了驴肝肺,孩子怎么这么不懂感恩之类的。所以,她一听就急了。但也有可能,在其他人面前,你妈是夸你,会觉得你很给她争脸等等,但这些话她是不会让你知道的,原因很简单,怕你骄傲。所以中国人说自己的孩子是犬子,说自己的女儿是小女,说自己老婆是贱内,说自己是不才、愚兄,说自己家是寒舍。说到别人家的,那就是令郎,贤侄,令爱,令尊,仁兄等等。主打一个自己的都是不好的,是卑微的,他人的都是好的,是尊贵的。连皇帝都自称寡人。所以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你可以去听听其他父母如何在外人面前评价自己的孩子,多半一边炫耀一边谦虚。比如,你家孩子学习很好,考上了这么好的大学,父母大概会说,哪里哪里,一般一般。把妈妈的言行放在她的成长经历,成长环境中去看,就能多一点理解,你的心态也会变。第三,不期待妈妈的改变,但享受妈妈的优点。妈妈爱打击人,你就当她是在希望你变得更好,是怕你太骄傲了。她的出发点是好的,是爱你的。忽略她那些打击你的话,多听一听她关心你的地方。你说妈妈可以和你聊得来,那就多聊聊得来的,聊不来的,就就当没听见。跟你的心理咨询师聊一聊这个话题。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查看全部]
父母沟通 家庭关系 家人健康